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神将赵云传攻略洛阳之战怎么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神将赵云传攻略洛阳之战怎么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杯酒谈笑间,脑洞阐史观。
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几点战略目标,这其中就有这两点,一、占领荆州;二、联合孙吴。有人说,既然占领荆州,怎么联合孙吴呢?这有利益冲突啊!那么我给出来的答案是:在初期阶段其实这个战略并不矛盾;但是到了后期诸葛亮自己内心有矛盾,这是有史实支撑的。接下来,咱们就分前期和后期,逐一来说一说。
一、前期不矛盾理由一:“隆中对”提出时 荆州牧为刘表 孙权没有占领荆州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什么时候。官渡之战时,刘备在袁绍阵营,一方面发现他刚愎自用不足以成大事,另一方面也是急于发展自己的势力,于是史书上说刘备“阴欲离绍”,于是就接着袁绍派他联合刘表的机会,南下到了荆州。
此时的荆州牧乃是刘表,当时刘表听说刘备南下投奔,怀着忐忑的心情把他接进了荆州,“以上宾之理待之。”让刘备屯兵新野。也正是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徐庶和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才引出了“刘先主三顾茅庐之中,诸葛亮隆中对定三分”的故事。
(刘表收留了刘备)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小结论: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荆州牧刘表,拿下荆州在名义上与孙权无干!
请注意我说的是“在名义上”,名义只是最基本的。
其实此时,孙权也屡次向荆州用兵,并且杀了荆州江夏的守将黄祖。以诸葛亮的才华,他心里是知道孙权也是志在荆州的。那为什么诸葛亮明明知道孙权也志在荆州,还要提出“占领荆州”并且“联合孙吴”的两个战略呢?这就要引出第二个不矛盾的理由了。
二、前期不矛盾理由二:任何联盟核心都是利益,只要找到共同的利益就不矛盾
敲黑板,划重点,这里要说一个重要的历史观点:任何联盟的核心都是利益,只要找到共同的利益就能联合在一起。
那孙权和刘备能找到吗?答案是能!因此此时曹操大军已经南下,有并吞天下之心,刘备和孙权都感受到了曹操的压力。后来诸葛亮见孙权,劝他出兵的时候,表达了这一观点,诸葛亮说: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称刘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如此……鼎足之势成矣。"
诸葛亮这是表达了双方有共同的利益。而且后来,刘备借荆州之所以能成功,也正是说明了只要有共同利益,就能联合,哪怕双方都想争夺荆州的利益。——这是明证之一!
后来,刘备为了争夺汉中,甚至把荆州三郡割让给了孙权。——这是明证之二!
小结论:诸葛亮一开始就知道孙权志在荆州,但是他认为只要找到共同的利益,就可以稳住孙权,因此“占领荆州”并且“联合孙吴”是不矛盾的。
(孙权君臣)
三、三国后期诸葛亮的矛盾心情:为什么“夷陵之战”诸葛亮的沉默
荆州丢失,关羽死后,刘备准备复仇孙权,夺回荆州。那么此时,诸葛亮对这场战争是什么态度呢?相当暧昧!
这一点必须说明一下,《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劝谏刘备不要开战,但在正史中,并没有着重提到。只说到了“群臣谏者甚众”并且还在《三国志赵云传》中记载了赵云的反对,他认为蜀汉的敌人是魏国,不是吴国。如此可以得出结论,赵云劝谏都记载了下了,假如丞相诸葛亮劝谏了,更应该记载在史书中,然而事实上正史中并没有记载,这说明诸葛亮没有切实的劝谏。
按说诸葛亮的策略就是“联合东吴”啊,为什么与孙吴开战他却不劝谏呢?原因只有一个:诸葛亮很矛盾。
没错,诸葛亮的战略是“联合东吴”,但诸葛亮还有一个战略是“占领荆州”,此时诸葛亮既想联合孙吴,又想占领荆州,二者已经不能兼得。于是此时诸葛亮犯了一个机会主义错误,他选择了沉默,也许在他内心中,也想拿下荆州,实现自己的东西两路军出击中原的既定目标吧。这一点后世著史者也多有分析。
以上的分析能看出,在初期阶段其实这个战略并不矛盾;但是到了后期诸葛亮自己内心有矛盾。
荆州其实是桥堡!有了荆州,长江就不再属于东吴一家!这也是孙权做梦都要拿回荆州的原因。有了荆州,再加上两川。就可以联合东吴,说是联合其实就是威胁。东吴答应结盟,那就是三国鼎立。如果东吴拒绝,就可以北上结盟曹操,二下江东,再决雌雄!那时候荆州就是插在东吴心脏上的钉子!大概率能灭掉东吴。进而跟曹操平分天下!但是那样的话,自己早晚也会被曹操吞掉因为两川跟江东隔的太远了,整个地盘就像一个一字长蛇阵,容易被切割,各个击破!所以丢了荆州以后,诸葛亮也就没有了战略选择,只剩下北上一条路,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后方,也只好忍下杀主之仇,放下面子去东吴和谈了。。。
谈一下自己的粗知浅见,欢迎指正。
荆州是“隆中对”中统一天下的重要一环,也是战略支点。跨有荆益二州,外结孙权,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向宛城、洛阳进发,先主则亲自带兵向关中进发,两相呼应,统一天下,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
荆州地理位置优越,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四战之地。有了荆州,长江就不属于东吴一家,蜀国也有了和东吴争雄的资本。东吴也深知荆州的重要性,可以说东吴两代都与刘表结下深仇大恨,对荆州更是垂涎已久。所以当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取得荆州后,东吴一直想要讨回,最后不惜偷袭取得。因为东吴为了荆州付出了两代人的心血,其父兄之死可以说与刘表脱不了关系,加之孙刘联合本来刘备实力就比较弱小,刘备仅有数千之众,而孙权则出动了数万大军,所以东吴自然认为荆州是其应得的。
关羽因为围困襄樊,水淹七军,曹操几欲迁都以避其锋,可谓是四海震动,名满天下。然而他的过于自信也造就了他的轻敌,导致后方空虚,荆州最终被孙权所取,再没有回归蜀汉。此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只能出陇右,然而天下却始终没变,北方曹魏总有强大的骑兵,数倍于蜀汉的人口,一生“夙兴夜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还报先帝知遇之恩的诸葛孔明也只能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
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规划中,占领荆州和联合东吴并不矛盾。之所以占领荆州和联合东吴之间出现了矛盾,是因为在执行这套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在三国期间有两套相似的战略计划,一个是鲁肃提出的“榻上策”,一个是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这两套战略计划有一个交集,那就是当时既不在孙权手中也不在刘备手中的荆州。
鲁肃的“榻上策”提出在先,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在后。诸葛亮在进行谋划的时候,势必要充分考虑这个事情。诸葛亮向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必然谈及如何取得荆州。否则仅凭着一个空洞的框架,也势必打动不了刘备。
在之后的具体施行过程中,刘备没有从刘表或者刘琮手中取得荆州。从赤壁之战取得胜利之后,刘备这才拥有了荆州。刘备这时候才拥有了荆州,就引发了荆州归属的纠纷。如果刘备能够早一步从刘表或者刘琮手中取得荆州,就没有这种荆州归属的纠纷。
从解除了曹操的威胁之后,刘备孙权便在荆州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这时候的矛盾,孙权一方只是感觉没有获取到更大的利益,便宜都让刘备一方给占了。
当刘备取得了益州之后,孙刘双方的矛盾就开始激化了!这时候孙权必须要得到荆州。
孙权必须要得到荆州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孙权已经取得了交州,为了更好的统治交州,孙权也迫切需要取得荆州。
二是刘备跨有荆益的局面,让孙权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刘备带来的威胁感已经远远超过了曹操带来的威胁感。如果不夺取荆州,孙权的这种感觉就永远不会消除。
此时踌躇满志的刘备,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孙权的心态。为了巩固交州的统治,双方还可以有协商的余地。给了盟友一种强大的威胁感,这一点就没有任何协商的余地。
春秋战国时期结盟最常见的手法,就是联姻和质子。虽然说在强大的利益面前,女人和儿子都可以放弃,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保证联盟不破裂,但至少这也是一种姿态。
刘备的一个手下大将,都不肯和东吴联姻。
关羽那种傲慢的姿态,不是让孙权感到受到了侮辱,而是让孙权倍感威胁。
真正使联盟彻底破裂的人是关羽。刘备和诸葛亮在执行“隆中对”战略时,恰恰忽略的就是关羽这个人。
如果刘备在荆州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在部分区域做出调整,让孙权能够更好的统治交州;如果关羽能够和东吴联姻,及时地消除带给孙权的威胁感。那么孙刘联盟还不至于这么快就破裂!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其实诸葛亮对荆州现实情况也很无奈,荆州虽然旧属刘表,但跟刘备是不入五服的超远门子疑似亲戚,东吴孙氏上两代都与刘表结下深仇大恨,刘表儿子已死,刘备又有了安身之处,道理说破天都应该把荆州还予东吴,孙权以大局为重,按捺怒火不撕破脸皮来生抢,按理来说,蜀汉更佳选择就是:借——赖——拖,诸葛亮的内结孙权、外抗曹操是明智之举。可惜武圣关公的自我认知中信心爆棚,在荆州这个四战之地一点点小折腾,都会引发多方面敏感关注,关羽却没有做好对东吴的联络感情工作,结果被抄了老巢。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三国这个分裂动荡的年代,不少人或为名族大义或为理想信念或者为基本生存,投身于自己的“事业”中。当然有很多有名的武将,但不少人却因为战争或饥饿灾病而未能得以善终。
比如周瑜,吕蒙和马超都英年早逝。而关羽、吕布和颜良都死于战火之中。他们有超凡的能力但却如一颗颗流星般转瞬即逝,让我们惊艳却又痛惜不已。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得以善终,寿命较长的武将。接下来我将分别阐述。
要说得以善终的恐怕非赵云莫属。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位敌万人的猛将。曾斩杀投降于曹操的张郃和高览。提及赵子龙,想到更多的则是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时,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则一面抱着幼子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
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而这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其忠义之心令人佩服!在岁增至七旬时仍驰骋于战场。在与曹军对战时,面对兵少敌强,箕谷失利的状况,仍能够召集部从,固守阵地,不至于大败。
还有那个令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之战,在不得已的撤退过程中,赵云不仅杀退万敌,全身而退。还“不折一兵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物”。而他也逝于成都。纵观其一生,一世英名得以善始善终,从未受挫,以“常胜将军”的形象广泛流传。
而三国中谁最长寿,在这里我只说前三个。
之一名是吕岱。吕岱,字定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因避乱而南渡时受到孙权的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吕岱组建了了一千余人的军队,在山地各地山越族部落造反时发挥了作用,得以平定叛乱,也因此受到孙权的重用。不仅对平定叛乱有重大作用,而且教化民众。
更为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则,公正廉洁,不恃功而傲,低调做事,知道敛收锋芒,圆融处世。因此更令孙权满意,并委以重用。总之,吕岱一生都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可谓是功勋赫赫。太平元年才去世,享年九十六岁。
第二名则是丁奉。丁奉,字承渊,是从一个小兵做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将军。年少时就骁勇无比。先后从属于大将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他多次参加战斗,经常勇冠全军。每到作战时,常能斩将夺旗,也因为奋勇当先而时常负伤。在孙吴建立初期,丁奉仅官至偏将军。此后又于太元二年(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的魏军。
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累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自曹操时交战至西晋初年,又侍奉孙吴四位君主,可谓是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但结局却并不美好,或者可以说是其家人的命运很悲惨。公元271年,丁奉逝世,然丁奉死后,因丁奉骄傲自大和之前北伐无功而返,被奸臣诬陷而追究其责任,后将丁奉之子丁温杀害 ,其家属也被流放到了临川。
第三名是廖化。廖化,字子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初任刘备属下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当孙权派兵袭取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后,廖化亦归入孙吴。他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趁人们信以为真时,廖化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
刘备见到廖化后非常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在后来的北伐中建功。但结局却不是很理想。伴随着后主刘禅的投降,蜀汉灭亡。廖化与宗预一起前往洛阳,但在中途因忧郁病逝。
在三国时期,纷争四起。对于武将来说,在外打仗无疑是在刀刃上舔血。所以能够善始善终的,都是有勇有谋的,有非凡能力的,知道处世之道理的。
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其所处的政治环境,是清明的还是腐败的。同时还有统治者是否有远大的抱负和见解。所以考虑他们能够长寿甚至善始善终,应从多方面分析。我们通过分析其令人“羡慕”原因,加以内化,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借鉴。
《三国演义》里善终的武将有赵云和丁奉等人,武力值更高的影响力更大的只有赵云一人。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年时追随公孙瓒,期间结识刘备并被汉皇叔相中。以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公孙瓒达七年之久,复出后在邺城遇到刘备,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跟随。
赵云作为蜀汉时期的五虎上将,平生未尝败绩。长坂坡一战,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幼主阿斗(即后来后主刘禅),名扬天下。建安十四年,赵子龙截江救斗,再一次救下后主刘禅,可以说没有赵云就没有刘禅。
赵云参加过火烧博望坡、江南平定战,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特别是箕谷之战,在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赵云断后不费一兵一卒安全撤回。
赵云不光有勇,而且有谋,文武双全。汉水之战,大摆空营计,救回黄忠吓退曹兵。
赵云还曾任桂阳太守,留守过公安,督军江州。曾经劝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也曾劝刘备不要攻打东吴。
赵云一生虽未获重用,但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得以寿终正寝。赵云死后,被刘禅追封为“顺平侯”。
答:没被打死的都算善终。
太多了!不过还是要说一说马超,马超不算善终!他在汉中的时候就吐血了……
后来投降了刘备,虽然没被打死,他活着和死了也差不多!其实还不如死了,至少不能出卖彭羕。
他的至亲200余口被灭门……他可真是生不如死。
三国武将能善终的有赵云、丁奉、吕岱等,排名之一的非赵云莫属,常山赵子龙追随刘备30年,做人恪尽职守、公正无私、谨慎、明智,胆识超人,一生主要成就有两扶幼主、克定祸乱。
他逝于成都,纵观其一生,一世英名得以善始善终,从未受挫,以常胜将军的形象广泛流传。
汉末三国时期,名将辈出,有的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比如孙坚、张郃等,有的被暗杀,比如孙策、张飞等,有的被擒后被杀,比如吕布、关羽等,但也有很多大将得以善终:
之一位,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赵云先投奔公孙瓒,后来,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抵御袁绍,赵云随从,因此结识刘备,后来,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赵云在建兴七年(229年)病逝。《三国志 赵云传》: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第二位,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名将。
马超是马腾的儿子,马腾入京后,马超割据雍州,和曹操争夺关中失败后,退守凉州。后依附张鲁,因张鲁不信任马超,马超被迫投降刘备,帮助刘备攻取成都,立下大功。
马超于章武二年(223年)病逝,终年47岁。《三国志 马超传》: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第三位,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进取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勇冠三军,力斩曹魏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黄忠病逝。《三国志 黄忠传》:明年卒,追谥刚侯。
在《三国演义》中,黄忠跟随刘备伐吴时,被东吴马忠一箭射中肩窝,回营后死去。
第四位,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
太史慈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太史慈原为刘繇部下,曾与孙策战场上大战,不分胜负,后被孙策收降,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继位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逝,年仅四十一岁。《三国志 太史慈传》: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其他还有张辽,徐晃,夏侯惇,许褚,曹仁,曹洪等
关羽“关二爷”的名号流传千古,同样也被尊称为“武圣”,完全是靠他的忠肝义胆和智勇双全得来的,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关羽有着一批死忠粉,人们对于他的故事津津乐道,惊讶他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完成不可能的人物,可人无完人,关羽失荆州,奔走麦城这些事又让许多人责怪他。
按照蜀国的战略布局,诸葛亮认为占领了荆州,那么在此地休养生息,那么蜀国将来会有强大之时,统一中原也是很有可能的。可偏偏关羽 丢掉了此地,这也怪不得有些人会怪罪于他了。
关羽并非是守不住荆州,在樊城之战失败,而是他太过骄傲了,一路走来他顺风顺水,对待敌人也有些大意轻敌了,所以才有了“大意失荆州”,一个人过去立下无数功劳,可一旦他犯了一个过错,那么有些人就会忘掉他之前所有的贡献,关羽便是被这些人指责。他们认为是关羽本人太过自负,却忽略了关羽并不是战无不胜,他所面对的敌人也很强大。
天下三分,刘备占领益州,在汉中打败了曹操的大军,趁势派刘封和孟达去占据上庸,如今蜀国计划顺利,而曹操集团内部不和,外部有敌人,内忧外患,只能采取防守政策。孙权的势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平定山越,取得交州、荆州三郡,不过刘备占领着荆州南部,这样孙权只能筹谋着向北发展,可北有曹操,孙权很有可能会被刘备和曹操夹击,所以孙权想要驱赶荆州南部的刘备。
其实关羽在戏曲小说中被神化了,“万人敌”、“熊虎之将”,温酒斩华雄,过关斩将,水淹七军,甚至是敌人在死后也要他索命,但真实历史上的关羽有如此强大吗?其实并没有,若不然他也不会失败,实在是樊城之战中双方实力相差过大。
关羽带了五万兵马,而他要攻打的敌军只有两万,可关羽是在攻城,城中敌军选择耗下去,不直接迎战,就这么耗着关羽的军队,所以五万军队也折损了不少。而后曹操的援军也及时赶到,于禁、庞德率领七军,徐晃又支援了十万人,还有十二营作为后盾,相比下来,关羽只是孤家寡人,他被敌军包围,插翅也难逃了。
十万的军队,整整是关羽军队的两倍,而且曹操抽调的都是精锐部队,目的便是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曹操军队,关羽的背后还需要防范孙权军队的偷袭,孙权派出吕蒙、陆逊、蒋钦三人,带着全国的兵力,兵分三路,势必要拿下荆州。
面对着曹孙两家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关羽的失败并非只是因为他个人性格原因,敌人实在是太过强大,纵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若是只有他一人,想必是可以逃生的。
纵使面对强敌,关羽仍旧带着少得可怜的军队在守卫着荆州,可就连军心也没有统一,有许多人想要投降保命,可这些话,他们不敢当着关羽的面说,不然以关羽的性格,会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可能会直接杀了他们。傅士麋芳不战而降,刘封孟达夹带着私人感情,不肯派兵支援关羽,这样的队友,实在是令人气愤心寒。
不只是兵力相差太过悬殊,双方武将谋士阵容也天差地别,曹操这边汇聚了太多的人才,单挑出来或者比不上关羽,但加起来那就不输于关羽了,曹仁、于禁、徐晃、庞德,个个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司马懿、恒阶等人出谋划策,尤其司马懿,更是厉害。反观关羽这边,只有他的儿子关平,谋士只有一人,那诸葛亮去哪了呢?他还在成都,对此事不甚在意,竟然会是认为关羽可以守得住荆州,可他忽略了绝对性的压倒优势,五万兵力如何战胜数倍兵力,这才使得关羽落得孤立无援的境地。
想当初三人桃园三结义,如今关羽却是落败身亡,再也见不上他的好哥哥和好弟弟,刘备和张飞,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忠肝义胆的化身,被人供奉,被世人敬仰,而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也被认为是神器,只斩小人。
这次大战,直接导致三国格局的改变,荆州南部被孙权占领,加上自己占领的荆州部分,东吴占据了荆州六郡,不会再有被夹击的风险,此后发展更是迅猛,可蜀国却经此一战,元气大伤。
关羽的一生中确实犯了不少错误,但世界上并没有完美之人,孰能无过,与他的过相比来说,他的功绩更多,而且他的个人魅力更是让后世敬仰钦佩,侠肝义胆,忠义两全,正直勇猛,是很多人的偶像!在现代的影视创作中,也完全是正面形象出现,这也说明大家并没有太过苛责他的过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神将赵云传攻略洛阳之战怎么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神将赵云传攻略洛阳之战怎么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娇柔
回复连军心也没有统一,有许多人想要投降保命,可这些话,他们不敢当着关羽的面说,不然以关羽的性格,会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可能会直接杀了他们。傅士麋芳不战而降,刘封孟达夹带着私人感情,不肯派兵支援关羽,这样的队友,实
天涯为客
回复有强大之时,统一中原也是很有可能的。可偏偏关羽 丢掉了此地,这也怪不得有些人会怪罪于他了。关羽并非是守不住荆州,在樊城之战失败,而是他太过骄傲了,一路走来他顺风顺
心愿便利贴
回复隆中对”。这两套战略计划有一个交集,那就是当时既不在孙权手中也不在刘备手中的荆州。鲁肃的“榻上策”提出在先,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在后。诸葛亮在进行谋划的时候,势必要充分考虑这个事情。诸葛亮向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必然谈及如何取得荆州。否则仅凭着一个空洞的框架,也势必打动不了刘
天涯为客
回复,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在后来的北伐中建功。但结局却不是很理想。伴随着后主刘禅的投降,蜀汉灭亡。廖化与宗预一起前往洛阳,但在中途因忧郁病逝。在三国时期,纷争四起。对于武将来说,在外
干净又安稳
回复少人却因为战争或饥饿灾病而未能得以善终。比如周瑜,吕蒙和马超都英年早逝。而关羽、吕布和颜良都死于战火之中。他们有超凡的能力但却如一颗颗流星般转瞬即逝,让我们惊艳却又痛惜不已。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得以善终,寿命较长的武将。接下来我将分别阐述。要说得以善终的恐怕非赵云莫属。赵云,字子龙,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