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龙骨荒野空战英雄难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龙骨荒野空战英雄难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当时吨位更大更先进的战列舰。
也是“巨舰大炮”时代的产物。
一艘排水量达到41700吨坚舰巨炮战列舰灰溜溜的结束了短短的使命。
干翻“俾斯麦”战列舰的功臣
之一英国“剑鱼”攻击机。
(“剑鱼”攻击机携带的机载反舰鱼雷)
根据战后“俾斯麦”战列舰幸存者舰船员回忆:“俾斯麦”战列舰至少遭受到26枚16英寸、14英寸舰炮炮弹和4枚反舰鱼雷直接击中。
“鱼鹰–2/HY–2反舰导弹,是我国早期第二代
反舰导弹。
该型反舰导弹更大有效射程90~100km、最小有效射程20km、飞行速度0.9马赫、战斗部重量513千克。
一枚“鱼鹰–2”可一发击沉一艘3000吨级舰船。
击沉一艘4万吨级的“俾斯麦”级战列舰、保守一点估计需要4枚“鱼鹰–2”反舰导弹。
相对于二战战舰,如今的海军军舰几乎没有防御装甲,而目前为现代舰船设计的武器,俾斯麦也能应付自如,大多数现有的导弹、鱼雷和火炮都不是为穿透俾斯麦的装甲而设计的。另一方面,俾斯麦的主炮会把任何一艘现代船都撕碎。
虽说俾斯麦战列舰火炮威力强大,但俾斯麦在进入与现代军舰射程之前就会失去目标。如此装甲的俾斯麦可以抵挡反舰导弹的几拳,以便足够接近到。我认为现代导弹的弹头没有战列舰主炮炮弹那么重,那么,当俾斯麦进入射程后,摧毁海鹰等反舰导弹的发射平台一点也不费力,看看 *** 用自制炸弹对美国伯克级舰科尔号做了什么。
俾斯麦面对像海鹰这样的反舰导弹,将会面临彻底的毁灭。 大多数现代军舰建造计划不包括重装甲军舰,因为现代军舰依靠速度、干扰和防御武器来生存。 “海鹰-1”反舰导弹总长7.18米,直径 0.76米,翼展 2.4米,总重量2658千克,射程 15-80千米,飞行高度 100-300米, 聚能穿甲爆破战斗部,战斗部重量513千克,战斗部装药 380千克, 1台两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外加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 自控+主动雷达末制导。
我不认为“海鹰-1”反舰导弹有穿甲弹的特性,能在这么大的战列舰内爆炸。这是一击必杀的唯一 *** 。俾斯麦从龙骨开始就被设计成能经受住大型射弹的打击,并能抵抗单发战列舰炮弹射击。 没有实际的数字,无论需要“海鹰-1”反舰导弹来溢出足够的剩余燃料,以大火淹没损害俾斯麦控制小组。“海鹰-1”反舰导弹不是设计用来击沉那种目标的。它不能穿透俾斯麦侧装甲,这些战列舰的甲板被设计成在可消耗的空间引爆小型炸弹和炮弹。
海鹰导弹在1970年定型,“海鹰2”导弹属于超大型的反舰导弹,弹长为7.48米(海鹰1为6.6米)、翼展2.4米,发射重量2998公斤,由于体大身重“海鹰2”只能用于岸舰导弹,将它部署在战舰上是比较困难的,
相比较于“海鹰1,“海鹰2”的射程增加到了95公里,可携带一个514公斤的大型半穿甲战斗部,内装400公斤黑索金高能 *** ,万吨级战舰被击中一枚就会重创或者沉没,5000吨级别舰船会被炸为两截。
“俾斯麦号”战列舰纳粹王牌,满载排水量5万吨,采用当时性能更好的军用钢板建造,水线最厚处320毫米,但1930年代中期的钢板以现在舰用军用钢板标准来看是比较低的,最多相当于现在16Mn低合金钢标准,整体性能相当于现在舰用钢板的三分之一,即便是最厚处钢板也经不住现代穿甲弹(有些精确制导航弹也使用穿甲贫铀头锥)打击,所以战列舰的厚甲在现代战争中没啥太高的意义。
鹰击–62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
但是现代反舰导弹基本上不用穿甲战斗部,大多使用半穿甲战斗部,原因是二战期间“大舰巨炮厚甲”的战列舰被舰载机消灭的很彻底,比如说:俾斯麦号就是先被英国“剑鱼”鱼雷机使用鱼雷击中的舰尾螺旋桨和舵后失去了动力,最后被皇家海军围殴击沉的。
有鉴于战列舰推出历史舞台,二战之后技术水平的提高建造战舰所用的钢板都很薄“万吨级别大驱”最厚钢板都不到50毫米,比之二战期间的巡洋舰150毫米钢板薄了三分之二…也正因为这样反舰导弹要使用半穿甲战斗部,只需有效击穿25~50毫米厚的钢板就足够了,导弹进入到舰体内(接近舰体中心位置)再爆炸会形成更大的毁伤效果,而穿甲很可能会击穿一侧的钢板之后,在动能的影响惯性向前,会接近舰体的另一侧虽然不至于穿舰而过,但杀伤力大大的减少,并且穿甲战斗部装药比较少爆破威力也降低了。
德国“鸬鹚”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凹陷处为自锻弹片,战斗部爆炸之后通过爆炸成型,将这些凹陷挤压成预制弹片,它们就像小箭一样在舰体内四处飞舞,形成更大的杀伤范围。
也正是半穿甲战斗部穿甲能力有限,打 *** “俾斯麦号”的最厚处,随仍然有较大的杀伤效果,但是不足以击沉“俾斯麦号”,如果是打击它的上层建筑则很有效,两个“海鹰–2发射营的24枚导弹都打在“俾斯麦号”的上层建筑上也能将它炸成报废状态。
武器装备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战列舰在蒸汽时代是海上霸主,但是海军航空兵的出现让它退出了海军舞台,反舰导弹出现之后使得海军进入到了现代化,它与战列舰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这种穿越题还真有网友讨论出从4枚~20颗的云云。没那么简单,“卑斯麦”是全重甲战列舰,加上德国工业优良传统和工艺,防护力在当时属世界顶尖。玩穿越,先要明确承受的标准是什么?是击沉,还是击毁?还是失去战斗力?然后,导弹命中的部位效果完全不一样,是水线上,还是水线?是上层建筑,还是舰体?所以,问的模糊,也不可能有专业的答案。
这两个武器其实根本就没有碰面的机会,卑斯麦战列舰属于重型战列舰,自身的防护和火力是非常优秀的,虽然该舰只有短短的数月服役期,但表现出的战斗力还是极为强悍的,以一艘战舰对拼英国的一支庞大的舰队,还取得了击沉击伤多艘英国主力战列舰巡洋舰的辉煌战果,若不是被击伤舵机,卑斯麦战列舰甚至可以全身而退!
海鹰2反舰导弹,属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制导反舰导弹,客观而言对卑斯麦战列舰根本不存在任何击毁的可能,顶多是将其击伤!甚至连让卑斯麦战列舰丧失战斗力的机会都没有!
卑斯麦号战列舰,自身的防护装甲非常厚实,可以抵御当时英国绝大多数口径350毫米主炮的直接命中,并且拥有多个分段的水密仓,就算是被击穿主防护装甲,也非常难将是击沉!若不是卑斯麦号战列舰最后选择自沉,主要是因为无法调整航向及燃料和弹药补给无法解决!
因此,强行的将这两种武器拉到一起比拼,可能非常刺眼,大概率会出现卑斯麦号战列舰遭受数百枚海鹰2反舰导弹,依然可能只是被击伤,而其战斗力可能只是小幅度的削弱!不妨可以对比一下两种武器的技术参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当多的战机都是通过飞行来输送到目的地,也就是直接将飞机一站一站的开往战场,欧洲这种战场地域相对不太大的地区尤其如此。不过距离如果不算太长的话,像德国这样路网发达的国家还会选用公路运输,至于长距离的运输嘛,要么长距离转场,要么铁路运输,通过海运输送的也比比皆是。
长距离转场飞行的话,转场机队会在飞行前安排好飞行计划,然后按照规划的路径飞行到目的地机场,它们在中途的机场可以得到休整和加油的服务。有时候,这些转场飞机还会负担一些运输任务,为后方的后勤多少分担些压力。
苏军曾经安排过专门的转场飞行员,用来驾驶后方的飞机送上前线,这些转场飞行员不需要太高超的飞行格斗技巧,能快速的完成飞机输送就行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菜鸟飞行员的一种锻炼,可以快速的累积他们的飞行时长。当到达目的地后,转场飞行员交付完飞机即整队通过运输机或其它交通方式回归,然后进行下一次的转场运输工作。
不过突 *** 况也多的很,比如前线飞行员损耗太大,那么转场的菜鸟们便会被征用;一个伊尔-2攻击机的飞行员战役高峰时平均存活8天,后射手则5天都够不上。
如果路途极为遥远,比如需要远跨大洋,那么转场飞行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交通工具来运输了。需要注意的是,二战时期几乎没有能运输飞机的大型飞机,这种运输从成本上也划不来,航空运力更是紧张的要命,所以只能依靠地面交通,任何交通工具都可以。
一般来说,各国在跨海运输时普遍使用拆分折叠装运的方式,使用专用货轮进行运输,如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支援给各国的战机,便是采用此种方式进行运输的。美、英为支援英国,通过813艘运输船送去了不计其数的物资,其中就有1.4万架飞机。上图就是1942年打包运输飞机的运输舰“Kitty Hawk”号,上面摆满了圆滚滚的飞机机身。
某些时刻航空母舰也会充当运输的工具,实际上二战时几乎所有的航母都客串过这种业务,它们负责携带着飞机,将之送到某些需要稳固的岛屿、海岸机场附近,然后飞机升空,通过航母完成转场。美国、日本在二战时做过不计其数的这类活计,而英国被击沉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就死在一次对马耳他岛输送战机的任务中。
而且航母除了载机转场,也会进行载机打包运输任务,此时航母的甲板和机库会被塞得满满当当,全都是折叠起来的战机,一丝一毫升空的机会都没有。不过这种任务一般不会屈尊主力航母,而是分配给那些护航航母。
铁道也是二战时期重要的远距离输送工具,对于不具备良好公路网的20世纪中叶来说,使用汽车运输飞机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倒不如让飞机自己飞。但在公路网比较好的地方,使用汽车运输战机也并不鲜见,毕竟这样省油。
而铁路就不一样了,它是当时相当重要的军事大动脉,坦克、大炮、人员都依靠铁路往前方送,飞机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二战时大多数国家都没有铁路运输战机的需求,主要是苏、德双方在做这种事情。
据说德国为了照顾汽车和铁路运输,将BF109的起落架设置成了窄距式,结果导致一些战机降落时频频出现了失稳侧翻的事故。
因为有较发达的公路网和铁路网,所以德国通过地面交通工具拆卸式或整体式运输战机在当年并不稀奇,不过出了德国汽车就不好使了,长距离靠铁路,战况紧急或距离短的话,依然得依靠转场。有时候损坏的飞机,也还得靠地面交通拉回来。
---------------------------------------
这里是王司徒,感谢您的阅读。
谢邀,主要有三种形式对飞机进行部署。
之一种就是飞机进行不断的转场飞行飞到相应的机场。
一般的小型战斗机往往会通过转场飞行的方式进行快速部署。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还有其他的机场。这时这些飞机会一次次的在不同的机场起飞降落补充燃料。直至飞到目的地。
二战的机场实际上和我们现在功能完备的机场不同。大部分机场仅是铺平的土质跑道。这些跑道虽然简陋但已经满足普通小型战斗机的起降要求。因此快速转移战机是可行的操作。
第二个则是通过航空母舰进行运输到港口进行吊装。
虽然有一些飞机是空军飞机(陆军航空兵)但是这些飞机依旧会吊装到航空母舰上进行运输。在接收港可以开辟一条简易的跑道,这些到港口的战机也就可以从简易跑道再起飞飞向临近的机场。
这种航母运路基飞机的状况并不是仅在二战独有的,现代航母实际上也会承担一定的运输任务。“海运”飞机从整体成本上来说可以说是更便宜的。
第三则是运送大组件到现场进行组装。
相对的来说如果战场机场周围的铁路运输没有被破坏掉的时候,就可以依靠铁路运送大量的飞机主要组件到机场直接拼装成战机。
通常的情况下一架战机会被分解成机身和机翼等不同大件。在到达机场进行装配。由于二战期间的大部分战机都是梁连接结构,接上管路和线路后仅需要紧固龙骨和必要的拼接部件这样一架半成品的飞机就可以在机场临时生产成成品。
当然,还有一些飞机的运输还可以靠运输机来做,只不过二战的运输机大多数载重量并不高,仅能做应急使用。
图片上我军歼–11B战斗机在高原机场起降,相对于陆上机场沥青跑道和水泥停机坪,航母的甲板强度要求的标准更高!
坐过飞机的看官们到了飞机场就会看到机场跑道和停机坪的样子,它们都是用高强度改性沥青和高标号水泥建筑而是,首先是要挖很深的跑道路基,然后铺设钢筋和各种颗粒大小不一的石块儿和砾石,初步压实后要灌注水泥浆固结为整体,再在上面铺设超过20~30厘米厚的沥青,从底部岩石层到最上面的沥青厚度接近一米,只有这样厚度和强度才能经受住大型客机或者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巨大起飞/降落冲击重量。
图片上是“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航拍图片,机场跑道的陆基被挖掘的很深。
而停机坪最上层则是采用预制水泥板铺设,这样有利于某一处损坏后可以更换...但是,水泥和沥青不能用到航母甲板的铺设,原因就是它们的强度不够,经受不了舰载机的起降。
我军歼–15战斗机的重量与空军的歼–11系列差不多,空重都在16~17吨左右,更大起飞重量在30~33吨,这么重的飞机在180公里/小时的“重力加速度”作用下Duang的拍在甲板上冲击力量是非常大的!如果甲板是用沥青和水泥铺设的就会砸出来一个大洞🕳️!出现这种状况就不是飞机受损严重这样简单了。
那么,为何会砸出一个大洞?因为航母的飞行甲板与陆上机场是不一样的,陆上机场是:沥青→砾石层→石块层→大地土层,多重的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最下面的大地土层都能吸收和分散绝大部分的能量...而这个问题到了航母的飞行甲板就不一样了,因为航母是多层甲板结构,最上面是飞行甲板,在甲板的下面就是机库和助飞助降设备舱,两层甲板中间是空的,就靠厚钢板隔断和型材支撑...如果制造飞行甲板的材料抗冲击和抗拉强度不够,就会大面积垮塌!更会危及到下面的机库里面的人员和飞机安全。
“辽宁舰”飞行甲板下面机库的3D模拟图片,要是从上面掉水泥块、沥青块...那还了得?砸坏了得花多少钱去修理?所以,机库上面的飞行甲板必须要采用理化性能更高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制造才行。
建造中的“福特号航空母舰”很直观的看到多层甲板结构,如果用沥青、水泥铺设飞行甲板会因为理化性能很差导致航母不能起降舰载机,航母也就失去了作战能力。
另外一点,飞行甲板不但强度要高,抗“蠕变性能”要求更高,热胀冷缩的系数要控制在极低,因为航母要去全世界各海域执行任务,昨天可能在接近北极严寒的海域,几天后可能位于炎热的赤道,飞行甲板在这样高的温差下整体结构变形要求极小才行,否则强大的冷缩拉扯应力和热涨挤压力会让飞行甲板出现变形的,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凸起或者凹陷!严重的影响到了舰载机的起降安全...钢板尚且如此水泥和沥青就更不行了,我们看到的马路上沥青开裂就是因为车辆的碾压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航母的飞行甲板还要有耐高温能力,舰载机在起飞时发动机要全功率运行,会产生1000度以上的高温,如果钢板不耐热也会导致变形,比如说: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说是日本的“出云级”或者“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不能起降F–35B战斗机...主要原因就是飞行甲板不是耐热钢,F–35B在垂直起降时发动机尾喷口要向下调整,尾部的火焰和高温废气会烧蚀飞行甲板的!
F–35B的尾喷口调整到垂直角度会产生至少800度的高温,一般钢材制造的飞行甲板接触几次就会烧蚀变形严重。而不能垂直起降的舰载机在起飞的时候都有水冷的“挡焰板”,它的作用就是将发动机的高温向上传导,以免高温气流烧蚀到后面的舰载机和飞行甲板。
那么,航母飞行甲板的制造是什么标准呢?这张“企业号航空母舰”
因为舰载机事故引发的大爆炸,就很直观的说明了航母飞行甲板的制造标准,在剧烈的爆炸和长时间的烈焰烧蚀下:不融化、变形很小、不垮塌!如果是沥青和水泥那样的材料早就融化和整体性的垮塌了!
这是美军航母的另一起严重的事故,越南战争期间“福莱斯特号航母”上发生的,当时一架挂满弹药的舰载机等待起飞,不知为何挂载的一枚127毫米火箭弹自动点火,击中了边上的几架同样挂满弹药的舰载机,随即引起大火并且引爆了一枚1000磅的航弹...。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扑救大火熄灭,但损失惨重!从图片上可以看到飞行甲板已经严重变形开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变形塌陷处周围的甲板仍然非常牢固,没有形成更大面积的变形和开裂...这说明航母的飞行甲板不论是材质还是建造标准都极高!
通过上面对于沥青、水泥和钢板之间的粗略性能比较来看,沥青和水泥根本不适宜建造飞行甲板,各种性能指标相差太大,唯有高标准冶炼、轧制生产出来的专用钢板才适宜建造航母的飞行甲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龙骨荒野空战英雄难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龙骨荒野空战英雄难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评论
蘸点软妹酱
回复前方送,飞机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二战时大多数国家都没有铁路运输战机的需求,主要是苏、德双方在做这种事情。据说德国为了照顾汽车和铁路运输,将BF109的起落架设置成了窄距式,结果导致一些
心愿便利贴
回复秀的,虽然该舰只有短短的数月服役期,但表现出的战斗力还是极为强悍的,以一艘战舰对拼英国的一支庞大的舰队,还取得了击沉击伤多艘英国主力战列舰巡洋舰的辉煌战果,若不是被击伤舵机,卑斯麦战列舰甚至可以全身而退!海鹰2反舰导弹,属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制导反舰导弹,客观而言对卑斯麦战列舰根本不存在任何击毁的可
旧事酒浓
回复航母。铁道也是二战时期重要的远距离输送工具,对于不具备良好公路网的20世纪中叶来说,使用汽车运输飞机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倒不如让飞机自己飞。但在公路网比较好的地方,使用汽车运输战机也并
几度眼泛红
回复引爆小型炸弹和炮弹。 海鹰导弹在1970年定型,“海鹰2”导弹属于超大型的反舰导弹,弹长为7.48米(海鹰1为6.6米)、翼展2.4米,发射重量2998公斤,由于体大身重“海鹰2”只能用于岸舰导弹,将它部署在战舰上是比较困难的,相比较于“海鹰1,“海鹰2”的射程增加到了95公里